后疫情时代的刊物脱变

2020-05-08 11:11:19 道琪 468

后疫情时代,病毒还未离我们远去,传统纸媒的弊端凸显:尽量避免接触类的报纸、内刊,仿佛病毒无处不在。新冠肺炎疫情是拉开了读者与纸媒的距离,即便疫情过后,读者对接触类的刊物敬而远之,特别是公共场合的刊物。

洗手、消毒、戴口罩成为疫情期间的生活习惯,同时,阅读电子刊物也慢慢取代“可能带病毒”的报纸及刊物。即便是新买的刊物,也习惯性的喷一下酒精消毒,如此麻烦,慢慢对纸质刊物的情怀不在。

信息时代,传播的速度超乎想象。五一期间,虎门大桥异常晃动,消息瞬间传播到各个角落,而传统纸媒最快第二天才能发布出来。

疫情对传统纸媒是危机,同时它也是推动纸媒转型发展的催化剂。不掉队,只有加速自己的改变。面对疫情下的困境,刊物一方面走数据化的转型,另一方面,完善自身媒体多终端生态体系。

 图片关键词

据统计,2008年至2011年底,全国邮政报刊亭共被拆除9508个,截止 2014 年底,中国邮政报刊亭数量为 30506 座,比 2008 年减少了 2 万座。问一个问题,您多久没光顾报刊亭了?纸媒终究是载体,读者想要的是信息,而媒介更多的意义在于阅读习惯和情怀。目前的纸媒刊物随着发行的下降,进而影响广告的收入。而网络终端则是另一方风景:高点击率的网络热点、高流量的网红经济­……,广告收入及线上销售成几何数增长。为适应新时代,传统刊物近年也逐步完善自己的生态体系,如先网后刊的发行策略,通过网络率先发布新闻,刊物随后报道有深度分析的文章,弥补了网络快而不深的碎片阅读。

时代的发展,灯塔也许被导航卫星取代,但航行需要方向。刊物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,才能不被时代淘汰!